协会动态
您的位置:主页 > 协会动态

浩然正气绘春秋——浅谈翰之先生

时间:2021-10-02   所属栏目:协会动态   点击:504次
那时我还刚到黄老师那里工作没两天,王翰之老师来到编辑部,闲聊几句后便开始挥笔铺墨,依然记得当时翰之老师书写的《品淡如秋》《厚德载物》《上善若水》,还有一副要赠与好友母亲的寿桃图,站在这些作品前,不由得让人感叹,若非多年沉淀之人,岂能创作出如此栩栩如生,惟妙惟肖之佳作?
寿桃图画面中的桃子让人犹如步入远古时代的山野村间,体味到悠悠千年的沧桑风雨,世态烟云,令人驻足良久,回味悠长!观画之用笔纵逸奔放,收放得宜,意到笔随,设色浑厚,聚散有致。再细看画之神韵,更显不同,蕴清风朗骨,钟灵毓秀之气。细节处婉转清丽,含蓄隽永;粗旷处,豪放苍劲,苍莽横逸。后又曾见过多幅他的景物创作,笔法洒脱,荡其盎然,形神兼备。
翰之老师在郑逗留,偶然在一办事处一起闲聊,把盏一杯香茗,茶香绕齿缓缓入喉,宛如为生命注入一股灵性的活水,坐在这里品茶,赏画,已让我心旷神怡,真羡慕翰之老师在这喧嚣的城市中,拥有一片安宁之心。
伴着这缕缕茶香,翰之老师拿起笔,全神贯注,屏息凝视着铺在桌上的空白画纸,似乎全然忘记了他人的存在,凝思片刻,忽然收回目光,像是得到了什么灵感,接着挽袖挥毫,用秃笔和渴墨草草几笔已成片片枝叶,虽秃笔却不干枯,厚重而不板滞,他全神惯注,劳若无人,仿佛这一刻,他的生命和整个灵魂都寄托在这画卷之上。我暗自惊叹,平日里豪壮洒脱,善言谈的他,做起画来竟然也是如此的气宇不凡、入木三分。顷刻间,一幅《葫芦图》便跃然纸上。先生的画作,每一笔都蕴含着激情。
在接下来与翰之老师的一席谈话中,我更有种强烈的的赞同感。据悉其祖乃王羲之,据王氏家谱记载,作为王羲之后第五十代世孙,在继承前人的书画艺术基础上,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开创了“一笔墨”的先河,特别对书法写意花鸟画情有独钟,八十年代接触到浙派书法和篆刻艺术,尤其对吴派艺术的诗、书、画、印等都具有精心研读和临摹,收获到不少的心得和体会,在艺术作品中得到了良好的发挥和继承。先生为人处事集豁达和豪迈于一身,中原人的开朗旷达的特质犹然可见。青年时代难忘的军旅生活,在他的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烈日当头,无所畏惧;风雨无阻,守望国土;一份历练,一份成长。厦门当兵时的乐观,豁达的情怀深深扎根在他的心性里,虽然脱了军装很久,仍不时地涌上心田。
翰之老师的书画作品多年参加军、地大展,《梅兰竹菊》被广东政府作为国礼赠印尼国会,《寿桃》、《葫芦图》、《鹤寿》、《松鹰图》、《吉祥如意》、《春风得意》,隶书《品澹如秋》,行书《仁山智水》《智圆行方》,草书《毛泽东沁园春》等作品。“品澹如秋”“上善若水”“天道酬勤 ”“禅茶一味”虽非诗词歌赋,但却如茶般回味无穷。他随手写的词句与画作的搭配,亦是和谐相融,相得益彰,更加恰当地烘托了画作的意境,把其风格特征展现的淋漓尽致,更具艺术特色,让人为之折服。
几十年的书画生涯中,他别具匠心,异乎寻常。岁月的打磨已让其心如止水,宠辱皆忘,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一直坚持抱真守朴的原则。以追求书画艺术来抚慰心灵、安顿生命。他将艺术视为灵魂,视为生命的一部分,他注定要在书画艺术中寻找梦的永恒。(中国书画家杂志社编辑:张亚萍)
 人物简介:王翰之、滑县人、别署、含香斋主人、自幼喜爱传统水墨、大学学历、结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专业。其作品;书法~品澹如秋;毛泽东~泌园春~雪、智圆行方、国画~长寿图、秋实、春风得意、等被中国网刋载、梅兰竹菊~四君子被广东省政府作为国礼赠予印尼国会、作品多次参加省级以展览并获奖及多家展舘、个人收藏。出版有~王翰之书画艺术、王氏宗孙书画艺术大成、王翰之常用印集。现为中国国画家理事、中国艺术书画家协会理事、河南中国书法院副院长、中国书画收藏艺术中心副主任、安阳八家之一、王羲之宗祠书画艺术委员会专职书画家。